第六百一十一章 【东西方的论战】-《阳光大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篇文章一出。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起了先秦法家的广泛讨论。慎道、申不害甚至是杨朱都先后在《大秦时报》上发表了文章。其中杨朱和慎道是力挺白栋的,他两人一个是道家出身,一个是较为温和的法家‘势派’,对行法向宽和罪刑法定原则更为容易接受,申不害则是大摇其首,不过很快就被一些白栋的拥趸者批评的体无完肤,认为自他担任韩国内相以来,韩法日渐严苛,韩人更是举步自惊,远非圣人之道。

    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卫鞅,他的新法实行十余年无非就是靠‘严苛’二字,甚至一度严苛到了要割赢虔的鼻子、要打赢驷的屁股。不过几次碰壁之后,这位法家巨子也感觉到白栋对秦国的影响日渐增大,如今的他已经不完全是历史上的那个卫鞅了,这次白栋虽未直接插手秦国立法,但是借木西京之事也等于是对他的一个警告,这次卫鞅很聪明的没有跳出来发表意见,不过已经在考虑是否应该对秦国最引人诟病的连座制度做一些改变?白栋的‘罪刑法定’原则一出,首当其冲的就是他推行的连座制度,他可不想现在就直面白栋这座大山。

    木西京现在就是一个崭新的课题,经过《大秦时报》的一轮轮舆论造势,华夏法家对当前各国法令的讨论越来越是火热。对于白栋来说这就够了,华夏法家从来不缺乏聪明人,他们缺乏的只是后世人的眼光而已,自己如今撒下了一粒种子,就会有人会去耕耘、浇灌、养护,最终让其生根发芽日渐茁壮,如果慎道、申不害和卫鞅不肯改变,自然就会有后来者取而代之,他要做的只是引导而已。

    ‘木西京现象’如火如荼的时候,《大秦时报》美丽的女总编赵姬女士却已经将目光望向了自己的母校凤鸣书院,然后带着一票男女编辑冲了过去,因为在这里将发生一场东西方伟大思想的激烈碰撞,华夏学界将因此轰动,这话是白院长说得,决计错不了!

    ***

    现在亚里士多德迷恋上了喝茶,对于一个不爱喝水的古希腊人来说,这种改变简直就是划时代的。

    华夏人可真会享受啊,他们的主食不是羊奶酪和麦饼,而是各种各样制作精美的菜肴,不说菜的滋味如何,光是那用来盛放菜肴的细瓷碗就让人大有食欲。清香润喉的茶水可比希腊人爱喝的麦片粥强多了,这玩意儿不但解渴而且让人思路清晰,简直就是他这种学者的绝配!

    其实华夏的茶亚里士多德也见识过,在波斯就有。不过可能是为了贴合波斯人的口味,波斯的茶不够正宗,不是加入了牛羊奶就是加入了红糖!刚到秦国的时候,他还有些无法习惯这种入口略带苦涩的华夏茶。

    还记得第一次喝茶的时候,孟珂竟然是用略带鄙视的目光看着他,就像雅典的贵族在俯视最低贱的牧羊奴隶一样!这让亚里士多德大为愤怒,于是在三天后他就学会了烹制茶水的所有手段,七日后就能一口尝出茶叶是来自吴越之地或是楚国巴蜀!每次当他准确说出茶叶的产地时,孟轲那仿佛刚刚一口吞了个鸡蛋的吃惊表情都让他爽到了心底。

    在雕功精美的楚式裸木茶桌上,亚里士多德将细瓷茶具一字排开,捻了茶叶投入壶中,用九成热的泉水先洗后冲,然后才无比优雅地举起茶壶,用‘凤凰三diǎn头’的手法替自己和孟珂分别斟了一杯,得意地看了一眼有些吃惊的孟珂,微笑道:“孟夫子,请。”

    孟珂闷哼一声,举起茶杯喝了,口中虽然不说什么,心中却是暗暗称奇.这个希腊人的学习能力真是太惊人了,这才几天啊,就将这一套白栋开创的‘茶道’学了个十成十的模样,自己当初学这东西时花费的时间也比他多啊。

    瞥了亚里士多德一眼,孟珂淡淡地道:“华夏文明博大精深,茶道虽妙,却也不过是沧海一粟、鲲鹏之羽而已。像你这样的智者既然来到华夏,就应该多多体会其中妙处,比如我儒家仁道,便足够你用毕生精力钻研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